【青蓝相映 匠心传承】一位建筑新人的"传帮带"成长手记

2025-04-14 0

编者按

在旁人眼中,他们是技艺超群的“老师傅”;在徒弟心中,他们是亦师亦友的“领路人”。当严谨的“工匠精神”遇见鲜活的“成长故事”,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?甘工院以“多维视角”为笔,策划推出【匠心·传承者】新闻系列专栏,通过“外人眼中的严师”与“徒弟眼里的引路人”双重视角,揭开师徒传承的温情与力量。  

本专栏将深入业务一线、项目攻坚现场,捕捉师傅们“铁面无私传技艺”的专注背影,记录徒弟眼中“春风化雨解难题”的暖心细节;既展现外界对“老师傅”专业权威的钦佩,也呈现新人对“师父”手把手教、心连心带的感激。 以“青蓝辉映”诠释传承,以“薪火相承”注解成长。让我们共同走进这场关于“师与徒”的双向奔赴,聆听匠心的回响,见证传承的温度,为新时代甘工院人才的接力跑注入澎湃动能!

一位建筑新人的"传帮带"成长手记

作为一名刚入职的建筑学毕业生,当我第一次站在办公室仰望满墙的获奖项目时,既为即将参与城市地标的创作而雀跃,又因图纸上跳动的线条符号而惶恐。直到遇见我的师父——那个在同事口中"像建筑图纸般精准严谨"的前辈,我的职业坐标系好像才真正找到了锚点。

在建筑项目的设计上,他是自带光环的“设计院骨干”;在面对棘手的新项目时,他的设计方案往往能够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“教科书”;在会议上发言时,他条理清晰逻辑严谨。无论是对建筑规范的熟悉程度,还是对空间布局的巧妙把握,更或者是对新材料、新技术的敏锐洞察力,他像一座沉稳的大山,冷静、精确、令人敬仰。

但推开建筑设计分院办公室的玻璃门,这里藏着另一个截然不同的师父。记得初次打开设计软件时,密密麻麻的参数面板让我手足无措。"别被工具绑架,先把地基打扎实",师父手把手地教我如何使用设计软件,对每一个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技巧都事无巨细;分享他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成长历程,鼓励我在面对问题时先思考。好像一切都变了,变得并没有那么地措手不及。

某天,我负责一个小型项目的初步设计,由于经验不足,方案存在很多问题。我满心沮丧地把方案拿给师父看,以为会受到批评。没想到师父不仅没有责怪我,反而和我一起仔细分析方案中的问题,从功能布局到流线设计,从色彩搭配到材料选择,问题症结一一显露,设计方案趋于完善;在其他项目推进过程中,师父有着师父的坚持和执着。某次,甲方要求多次变更项目,甚至想要推翻已确定的设计方案,但师父用过硬的能力与诚恳的态度向对方解释设计的初衷和优势,经过多次沟通,原方案重新得到甲方认可。师父好像总是本着一颗友善、乐于助人的心,于困难处伸出援手、于合作中尊重他人、于项目中坚持原则……

“真正的传承不是复印图纸,而是点燃火种。”如今我终于懂得,传帮带文化最动人的部分,不在于教会新人画多少种设计图,而是将职业信仰化作星火相传的基因。终有一天,我也要像他一样,在严苛的专业要求与温润的人文关怀之间,为后来者架起通往星辰大海的桥梁。

To Top